2025-06-28 05:13:31
冰漿發生裝置,常用的產生冰漿的方法有如下幾種:過冷法、刮削法、噴射法和真空法等。過冷法,過冷法冰漿發生系統。在過冷換熱器中,水被過冷到-2℃,當其離開過冷器時,大約2.5%的過冷水變成冰晶,其余大部分仍是液相,產生的冰晶落入蓄冷槽,在蓄冷槽內由于冰、水的密度差,冰晶聚集在蓄冷槽的上部,而水儲存在蓄冷槽的下部,其水溫仍保持約0℃。夜間低谷時,蓄冷系統產生冰晶,使蓄冷槽內的冰晶濃度達到20%—30%;白天高峰時,蓄冷槽底部的冷水被送到空調末端換熱器中向房間供冷。動態制冰機通過刮削蒸發器表面冰層,連續生產高純度冰漿。廣州流態冰漿蓄冷散熱
技術先進性:從過冷水到冰漿,全部實現管道化循環泵輸送,系統構成簡單,設備(制冷主機、蓄冰槽等)布置靈活,機房空間緊湊。,使得對既有水蓄冷系統進行冰蓄冷改造變為現實,解決在不增加占地空間的前提下大幅度增加蓄冷的系統擴容需求。換熱環節不結冰,結冰環節不換熱,換熱與結冰分離的技術原理使得動態冰蓄冷可以采用高效率的板式換熱器進行制冰,換熱效率大幅度提升。因換熱效率的提升使得制冷主機的乙二醇出水溫度提升至-3℃,制冰工況下的系統能效比提升15%,即夜間蓄冰即可省電15%。廣州流態冰漿蓄冷散熱食品加工行業利用冰漿快速冷卻產品,比傳統風冷節能50%以上。
綜合起來冰漿蓄冷技術克服了盤管和冰球蓄冷技術中固有的幾個難題,歸結如下:(盤管和冰球制冰工況只有空調工況制冷的 0.65,衰減很大,且在制冰過程中,隨著冰層的加厚,制冷效率越來越低,當制冰結束時制冷量只有額定制冰工況的一半)冰漿制冰效率高 20%以上。紊流狀態的液液交換創造了很好的傳熱條件,這是盤管和冰球無法相比的;-3℃的蒸發器出水溫度保證了制冷效率比盤管和冰球的-6℃高10%以上;水的結冰不像盤管和冰球附著在管壁上,保證了蓄冰8小時過程中穩定的制冷效率。
冷水動態蓄冰系統,利用板式換熱器制冰,系統結構簡單,載冷劑回路較大程度上縮短,乙二醇用量相應的也大為減少,更環保;另外,采用單獨的蓄冰罐儲存制出的冰,融冰時,高溫回水直接與0℃冰漿接觸,融冰速度極快,沒有“千年冰”現象;系統設計簡單,設備可靠,運行策略豐富,較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和運行費用。過冷水冰漿蓄冷系統是于20世紀90年代首先在日本開始發展起來的,到本世紀初開始產業化應用。動態冰漿蓄冷系統,節能已經形成了多項在制冰板換、冰漿發生器和系統結構設計等方面的主要技術專業技術,**了國內空白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冰漿蓄冷技術的推廣,有望改變我國制冷行業的格局。
(盤管和冰球放冷速率只有總蓄冷量的 12.5%,在一般空調的10 小時,只能平均融冰,運行收益大打折扣)冰漿融冰速率高,運行費用多 30%以上冰漿的表面積是盤管和冰球結冰的上百倍,幾乎沒有融冰放冷速率的限制,在融冰供冷時,可以集中在電價高峰時段,較好地保證了用戶的運行效益。而盤管和冰球受限極為有限的表面積和靜止水的不良傳熱條件,融冰放冷速率只有總蓄冷量的12.5%,融冰放冷時,基本是平均在 10 小時以上的供冷時間,50%以上融冰冷量浪費在電價平段,沒有很好的運行效益。冰漿蓄冷流程的設計應考慮實際用冷需求,實現靈活調節。廣州流態冰漿蓄冷散熱
低溫送風系統結合冰漿蓄冷,可減少風管尺寸和風機能耗30%。廣州流態冰漿蓄冷散熱
冰漿蓄冷與盤管蓄冰相比的優缺點,答:主要優點:效率高:a、換熱條件好。冰漿是液液(水和乙二醇)交換,換熱的兩側都是傳熱較佳的紊流狀態。而盤管是液固液(乙二醇、冰和水)交換,有冰的熱阻,而且水側是靜止的,所以盤管蓄冰沒有很好的換熱條件。b、蒸發溫度高。制取冰漿時,主機乙二醇的溫度只需-3.5℃,而盤管需要-5℃~-7℃,效率高10%以上。綜合比較,冰漿系統效率至少高20%以上。例如,冰漿系統可以選用432RT的主機,而蓄冰量卻比盤管蓄冰所選500RT的主機更多。廣州流態冰漿蓄冷散熱